|展覽| 2023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

最具傳播影響力與商業價值的國際新創機會平台

由《數位時代》自2011年起開始推動,透過跨平台的專業媒體以及交流月會、企業或投資媒合、國際參訪、創業競賽 Neo Star Demo Show、新創展會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等活動所打造的創新創業社群網絡,也是一個最具傳播影響力與商業價值,國際級的新創機會交流平台,致力於促成資訊、資金、資源、人才、以及國際連結能夠廣泛交流與精準媒合。

策展人╱陳柏源 ​

環境議題(environmental issues)一直以來隨著暖化問題躍升成全球與地方探討的主軸,橫跨各界各領域。若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使用廢料,對環境是否就能越好?這題大哉問近幾年隨著政府、企業界以及廢料╱再生材料領域的探討和解決方案逐步從自救意識的概念轉變為永續發展的現實。

本展覽由高雄市政府青年局和新願藝術整合推動在地企業、藝術家及策展方法,針對藝術家思考面對「廢料作為創作媒介」的可能性並拓展成未來的創作方法論。過去藝術創作中所慣用的媒材,在「青藝力—大港企業永續再生藝術創作計畫」策劃之成果,參展者分別以複合形態的整合創造使企業提供之環保廢料,如華泰電子廢料、金洲廢棄漁網、綠化金屬棄置物、上評紙類廢料、維士比廢棄玻璃瓶等,進行數次美學結構與美感組織上的多元灌溉。當環保廢料成為需求,強化這領域中創作人才的發掘跟這方面的創作方法論的建構,是具有完整化藝術在未來的多元角色。青藝永恆發展,在這層關係中展來,開啟新連結與合作,走向新徑,使廢料再行動(in action)。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青年局
主辦單位|新願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參展藝術家 Participating Artists

Artists Artists林霈安 《聽海》| 廢棄漁網、木板、礦物塗料 | 100x80cm
將人生的每個片段視為旅程而不是目的。引述聖經中「萬事互相效力」的概念作為核心,將創作架構在真實的文本中,透過詩化手法轉譯進行與語境的實踐。 作品「聽海」是一個關於討論生命、個體、群體的創作計畫,我們生長在環繞海洋的島上,對大海的需要是如此依賴。透過廢棄漁網,這個乘載我們慾望及產物的物件,探究存在的本質—在各自的生命需求夏,記錄各樣的互動和思考。

Artists朱威龍 《天籟之巢》
晨光初照添彩羽,鳥巢中谱写新生命。作品的景象是鳥媽媽在鳥巢照顧剛孵出蛋殼的小鳥的一刻。蛋壳轻触,小鳥初啼。无声的悸动,诉说着新生命的降临,溫馨的畫面表達了希望和愛。 畫面是一個建在樹上的圓形鳥巢。鳥巢裡面可以看到几顆鳥蛋和鳥媽媽的俯視畫面,而形式上除了運用複合媒材和永續材料來修飾富有繪畫感的畫面,也運用動力裝置來顯現畫面的動感,來加强新生小鳥和鳥媽媽之間的互動張力。鳥巢的稻草也仿佛被微風吹著,在機械裝置的動力下不停的擺動著,就如风儿轻轻擦过鳥巢,時間滴答滴答的逝去,就如小鳥展翅,穿越时空的界限,追求着永不止步的成长。

Artists劉盈君&洪霈霖&蘇鈺閎 《永生之船》| 金屬廢料、壓克力球、零件廢料 | 30x30x60cm
大地滋養了我們,台灣寶島有豐沛的資源,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的企業網路,使我們更加擁有團結的根基。以永生船為意象,藉由各式環保材料拼裝整合,賦予作品夢想啟航的產業鏈結,創造出欣欣向榮共好本體,象徵著台灣資源飛往各地,勇往直前的航向未來,遠播傳名,創造生生不息的前景。

Artists林孟葦 《海洋的眼淚》| 維士比玻璃瓶、樹酯、漁網、石粉土 | 70x50x39cm
全世界高達九成的海龜都誤食了海洋垃圾,在擱淺的海龜身體裡,發現了大量的人類廢棄物。尖銳的垃圾可能割傷腸道,身體不適連帶失去進食慾望,體力不支只能隨浪漂流。 海流波動,垃圾就這麼纏繞上了海龜身體,受困而失去自由的海龜無法進食、無法躲避天敵也無法上岸換氣。 海洋提供了我們許多珍貴的資源,但由於氣候的變遷以及人類的過度捕獲,破壞與污染造成海洋珊瑚白化與海龜的銳減造成海洋生態的浩劫,於是便有以海洋污染的反思作為此次的創作理念。

Artists鄭銘梵 《福氣瓶》| 維士比玻璃瓶 | 46x29x40cm
以實驗形式來嘗試解構工業化玻璃瓶包裝製品,當內容物在被享用完的同時,包材的存在意義,便瞬間結束,而成為了無用廢棄物。 利用其物件嘗試以「軟造型」回應消費模式下的反思,運用窯燒技術,將玻璃瓶以推砌建構方式置於其中,在窯中玻璃隨著高溫加熱狀態下,使瓶身壓縮彎曲、軟化變形等解構方式,並最終彼此黏合再次建構後徐徐降至室溫,成為一件自然雕塑立體作品。

Artists 黃仁傑 《庇護所1號》
小時後常想像自己是一座島嶼或是一艘小船,成長中隨著歲月潮水帶來不同的人事物,我開始試著採集著這些記憶與散落在海灘的物件,逐漸拼湊自己的世界。對我而言,昆蟲是一個中介者,是我與世界的溝通管道。 透過昆蟲與礦物的相遇,我得以重新審視自我、所處的社會,更甚至打破物種的界線,都是很難得的禮物。因為昆蟲的美是當下的、社會性的,而且極其短暫,相較礦物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而結晶,兩者卻可以和諧的存在,這是深深打動我的,而生活上的物件確實地提醒著我,生活在此的人們採集與建築、島嶼之間遷徙或定居,最後我用創作把相遇的記憶、物件,共同紀錄組合在一起,永遠不會是完整的,就像一場場美麗的邂垢。 作品「庇護所1號」面對漸被遺忘的記憶,以及未知威脅的變體,身心的邊境在不斷的瓦解與融合中,逐漸結晶生成了集體的礦物島嶼,我們在其島上採集與建築、島嶼之間遷徙或定居,透過記憶的零件逐漸構成一個庇護所。

參觀資訊:
8/25 Fri. __ 8/26 Sat.
第一天 | 09:30-17:00
第二天 | 10:00-17:00
每日最後入場為16:00
高雄展覽館 南館高雄市前鎮區成功二路39號